很小的时候,我和爷爷住在一起,爷爷的工作很特别,他是县广播电视台的设备管理员,那个时候,一切都很落后,最高科技的地方就是广播电视台,也有幸被爷爷领着到播音室,设备机房参观,那个时候没有自办的电视节目,只有一个县调频台,白天是不播的,所有的节目都要提前录在磁带盘里,一天只有新闻和秦腔天气预报。那个时候主播也只有一个,我很羡慕,一直都有一个梦想,我一定要来到这里播音!
时光匆匆,转眼过了30年了,我也因为后来回到了爸妈身边再也没有机会去看那些设备,再也没有听到播音的优美普通话,那是一个普通话普及度很低的时代,她的声音是一种典范。
2020年机缘巧合,在朋友的公众号环江夜听做了编辑,一切仿佛回到了童年,我看到了很多热情的文字,听到了更多的美妙的声音,我思绪万千,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文化追求,不再只有新闻,不再只有一个电台,不再只有一个妙音,这些优秀的主播,这些优美的文字,我有幸在第一时间去品尝,去聆听,我们在环江夜听的的网络电台里畅游,彼此找到了情怀。
2020年那样的不平凡,我们一同讴歌抗疫的决心,我们一起祈望嫦娥飞天,我们一起见证中国力量,我们一起脱贫攻坚,我们一起坐上动车游祖国!2020年对我也是不平凡的,我仿佛找到了心的原点,知道了自己的使命,我做不到改变文化历史的进程,却可以做到,改变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的生活氛围。
我很感谢我的朋友,让我从自卑的心境里走出,从自我傲骄的孤独个体融入到文化的海洋,虽然我还没有用自己的声音表白我对播音的热爱。
棹兮君是给我圆梦的人,那天很普通,却又对我来讲很不普通,当他通知我让我去电视台做一档关于阅读的节目,我内心很是激动,不知道要怎样表达,去还是不去在心中打鼓,棹兮君的鼓励让我决定去电视台。
这档节目叫《悦读》,曾经我只能在电视机前看,有机会录,真的很激动,激动之余多了一些迷茫。我选择什么文章去分享?思虑良久才决定去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,夜雨诗意是我喜欢的,他可以引起我的共鸣,为此也准备了很久。
录节目那天,天气很冷,但是阳光明媚。第一次走进了环县融媒体中心,这是新媒体融合的机构,和广播电视台基本是一体的,但是,这是全新的,现代化的,录节目的房间很宽阔,里面有很多书,墙上有习总书记关于阅读的重要论述标语,学习强国四个大字火红如太阳。
上镜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,虽然没有看镜头,但是还是那样的紧张,夹稿子的夹子老是被提起来,导致很多次重来。中间还有插曲,因为方言的关系一直以为他们说的夹子是胳膊肘。
好不容易录完了朗读,跟随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演播室,因为同时还有其他的同伴要先录,我就先走进了导播室,这是我儿时的记忆,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,熟悉的导播台,熟悉的感觉!不熟悉的,是高科技的魅力,曾经梦想过的样子,这里有很多屏幕,像新闻联播的背景,如今的环县媒体早已不是老三样,借助网络和文化的多元,环县电视也有了自己的特色,有了自己的节目,比如崇尚阅读的《悦读》栏目。
环江河畔,环江的风情,古环洲的底蕴,环江儿女的豪迈,环县人民的淳朴,从这里出发,乘坐着电台的频率送去了远方。
家国的情怀,世界的风景,在这里放歌。
终于,演播厅在我眼里,这里传出过的有领导的讲话,有人民的幸福,有文化的强音。
艺涛君,很随和,也很帅气,很接地气,这让我紧张的心平静了不少。他富有内涵,我很是敬佩,年龄的小不妨碍他是很有文化的人。
访谈中我们聊了很多,不知不觉的,说起来中国文化的根,我想我应该是对的,中华文明就是我们当代文化的根。永远不能够失去,正如习总书记说的,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。
儿时的梦实现了,我感谢我的朋友,感谢我的家人,感谢我自己,我在环县这片热土,在我可爱的中国。
版权属于:公子.岚远
文章声明:本文版权内容属于《公子岚远的网》转载请标明出处
评论